耶稣讲的比喻中讲到那些不忠心、不预备油、不去赚取银子的,关于这些人的结局怎么看?与得救有关系吗?
耶稣在马太福音中讲了几个关于忠心与警醒的比喻(如十童女、按才干分银子的仆人、忠仆与恶仆等),这些比喻都非常严肃地指出了一个重要的主题:真正属于天国的人,会有忠心与警醒的生命表现。这些比喻中“不忠心的人”的结局是什么?那些“没有预备油”的童女最终被关在门外,主说:“我不认识你们。”表明她们错失了进入天国的机会。按才干分银子的比喻(太25:14–30),那个不把银子用来投资的仆人,被称为“又恶又懒的仆人”,被丢在外面黑暗里,在那里“哀哭切齿”。这也是审判与被弃绝的形象。忠仆与恶仆的比喻(太24:45–51),恶仆因主迟延归来而任意妄为,结果主回来时“要严厉责罚他,定他与假冒为善的人同罪”,也是“哀哭切齿”的结局。表明他不被主接纳。这些结局与得救有关系吗?是的,这些比喻与“得救”息息相关。虽然比喻使用的是仆人、童女、才干的语言,但重点在于一个人是否真正属于主、是否准备好迎见主。圣经的整体教导是:得救不是靠行为,而是靠恩典、因信称义(弗2:8–9);所以,这些比喻并不是在传递“行为得救”的信息,而是说:没有真实信心、没有忠心果子的生命,最终会显明他从未真正属于主。总之,耶稣的比喻警告我们:不忠心、不预备的人最终无法进入天国,这不是因为行为不好失去救恩,而是行为显出他从未真正属于主。真正得救的生命,会用忠心与警醒回应主的恩典。